在吴越之地,也有一个与龙有关的节日——分龙节。这个节日在全国各地都有流行,尤其在江南地区更为常见。这个节日的习俗与五月多雨有关,传说在这一天,天上的小龙会离开原来的领域,人们相信这会导致雨水分配不均。在这一天,人们通常会期望天气晴朗,因为安徽沿江地区的圩田最忌雨水。而在江浙地区,人们则会把这一天后的雨叫做分龙雨。如果那天有雨,则预示雨水调顺,必有丰年。
与生肖龙有关的节庆活动有闹龙灯、舞龙、赛龙舟等。闹龙灯这一习俗大约起源于汉朝,人们把龙视为辟邪驱灾、吉祥太平的象征。舞龙则流行于全国各地,山西是著名的龙舞之乡。舞龙的起始可以追溯到祭神活动,在汉代就有舞龙祈雨之俗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舞龙逐渐发展成为民间文艺活动,花样繁多,每一场都有名目,如“二龙戏珠”、“黄龙过江”等。赛龙舟最初是与祭神、祈雨紧密相关的,后来引入了有关屈原的传说。
在汉族民间婚姻中,有一种赠龙凤饼的风俗。男方收到女方嫁妆后,会赠女方以龙凤饼作为回礼。饼用面粉做成,上塑一龙一凤,取吉祥如意、团圆幸福、婚姻美满、龙凤呈样的寓意。
在安徽南部一带,旧时流行一种生育风俗——请烛龙。在元宵节前后二日举烛龙在村镇中集会。凡是婚后未育或未生男孩的妇女都会捧烛站在村头,守着路口,等烛龙到来,然后央求舞龙者将龙头上的残烛与自己手中的蜡烛交换。据说将此残烛引入妇女室内,就容易得子。
在文学作品中,以龙为描写对象的例子不胜枚举。例如南朝张正见的《应龙篇》以应龙作喻,表达诗人自己高洁的品质;唐朝李桥的《龙》则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一条上天入地、纵横腾挪的龙的形象;宋朝陈陶的《龙诗》描绘了热烈壮观的歌舞场面;而宋朝王安石的《龙赋》则通过平实的语言赞美了龙的仁和智的品质。
成语和谚语中也有许多与龙相关的。“画龙点睛”比喻说话或作文在关键处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全篇精警得神;“叶公好龙”比喻表面上爱好实际并不真的爱好某种事物;“群龙无首”比喻失去领导中心;“屠龙之技”比喻虽有高深造诣但不实用的技术等。